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的使命

2019第25周百助人大会(BZPM)CEO程磊分享

2019-06-28 13:52:13 作者: 点击量: 下一篇 上一篇
       编者按:“事前多思考、拟方案;事中多反馈、做记录;事后多总结、定规范”,这是百助在实践中总结出并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本周百助人大会上CEO程磊就小伙伴转正述职的演讲,再次阐述了百助方法论,并强调“百助方法论当中最核心的一条实际上并不是事中和事后,而是事前事情发生之前所有的准备工作好,结果就是水到渠成”。
       本周新入职的伙伴年龄相差有十来岁之距,程磊勉励年龄大同学克服心理压力,正视存在的问题,“正是因为有问题,我们才会有创造价值的潜力同时程磊也告诫年龄小的同学“可能还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沧桑,没有意识到这种压力的存在,这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强烈的欲望迫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当中不断地去思考去解决问题,去创造价值”
       针对无论是刚入职的新伙伴,还是已离职的成员,程磊认为:“不管做什么,我觉得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的使命,这个使命才是真正能够不断激励我们前进最根本的东西”。最后,程磊呼吁百助人:“如果说你内心当中可能能够稍微远大一点的梦想,就像我们总书记说的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那可能会更好”。
       本周百助人大会CEO程磊分享全文如下:
       听了前面几位同学的分享,对于黄琪同学提到下象棋要有思路这个事情,我想谈几点我的看法。其实百助特别看重提前规划这方面的事情,比如每个星期我们在定任务的时候,都是预想接下来一周或者更长时间我们要去做什么。我们完成的不错的任务,比如一些活动,都是在活动发生之前提前预想当天我们需要去做什么,然后就开始准备。百助方法论中最核心的实际上并不是事中和事后,而是事前,在事情发生之前把所有的准备工作做好,结果就是水到渠成。如果事前没准备好,到事中靠所谓的随机应变,结果大多很难能令人满意。这个时候,你的事后总结就会显得非常无力,因为问题太多了,没法总结。所谓总结复盘的前提是这件事有很好的前期准备,和你上学读书时参加考试一样,你考了90分,老师在讲解卷子的时候你会很认真的听,听那10分到底是怎么错的,下次这10分的内容就不会再错了。如果你考试考了10分,老师在讲解试卷的时候你会有什么感觉?根本没什么好总结的,重学就是了。你不可能从这件事情,至少从这一次考试当中,得出什么结论,来帮助下一次考试得到提升。当然,如果说这样的经历让你有点触动,有点受打击,可能会激励你努力地去学习,在接下来的日子,提前去做很多准备,那下一次再经历这个事情时,也许你就能把它做好了。
       有一些同学发现,对正在做的一些事情好像用不上百助方法论。你们想想用不上的原因在哪?是不是每个环节真的按照标准去做了?事前你到底想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真正用心去想,你去见一个客户之前,有没有想过要跟这个客户表达什么诉求?目标是什么?而对方会有什么样的诉求?可能会讲什么话?你应该怎么去接?这一系列的问题有没有提前做好充分的预案。如果你准备好了,当事情发生了,你再看和你的预案是不是80%能匹配,如果是的话,相信这场对话结果会非常好。适当的有一点点小的调整没什么问题,你不可能把所有的一切全都预想得很清楚。这样的一场对话结束之后,再进行总结,你可以得出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越是做得好的人他总结的内容越多,越是做得不好的人,越是总结不出来,因为没法总结,所以我觉得做事情能有下象棋的思路是非常好的。
       这一周我们在选拔人才的时候,一直在强调企业价值观。过去我们说996是企业价值观非常核心的一个指标,但是接受996只能证明你在目前这个阶段是有学习欲望的,并不代表就和我们的六条企业价值观标准都吻合。如果你只是愿意投入时间,但不愿意投入脑力,那么你说自己有多么敬业,能分得清楚轻重缓急,能在遇到挫折的时候,还继续保持非常积极向上的心态,这很难有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同学当时招进来的时候,看起来是符合价值观的,只能说招聘的时候你同意996。今天看来,实际上这种选拔方式并没有办法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的符合价值观。
       上个星期我们进行了企业愿景使命的沟通,特别是使命层面说了很多。今天黄琪同学提到他在看产品的时候,会关注到原来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当然我们知道现在是不符合要求的,还有很多问题,这种问题甚至多到我们都不能接受,很正常。在座的很多人,比如刚刚站起来的吴国超同学,他说自己33岁了,这是他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在他内心当中,其实也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在座的很多同学可能23岁还不到,已经和国超同学站在同样的起点了,对他来说这个难道不是压力吗?这是有问题的,但有问题就要对自己否定吗?有问题不可怕,正是因为有问题,我们才会有创造价值的地方。比如他的转正述职报告和前面的一些同学不完全一样,他展示了他背后付出的努力,给大家呈现了很多思考,这个是我们所欠缺的。难道是大家智商有差别吗?我想更多的可能是因为生活经历不一样,这和年龄也有关,大部分23岁的孩子们,可能还没有经历过时间的沧桑,没有意识到这种压力的存在,这个时候可能还没有强烈的欲望迫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当中不断地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去创造价值,更多是停留在等待的状态。
       这个星期我参与了三个离职面谈,其中有两个面谈我问了“你们为什么离职?”,他们说要去考公务员,这肯定是好事,我也真心祝福他们。但同时我更想问的是,你考公务员的目的是什么?你在这个岗位上的使命是什么?真的是为人民服务吗?你做什么工作没问题,我尊重任何企业的任何岗位,对公务员更加尊重,但是我觉得身为一个公职人员,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人民服务,如果没有这样的态度,没有这种使命感,就很难能把这个岗位做好。当然你说选择一个那样的工作,只是想让自己的一生相对比较安稳,那只能说我们的价值观真的不太一样。
       不管今天我们做什么样的职业,是不是在百助,做不做新产品,甚至未来可能公司不做互联网了,over了,我们会有很多选择,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但是不管做什么,我觉得每一个岗位都有它的使命,这个使命才是真正能够不断地去激励我们前进的最根本的东西。脱离了这些,我们再去看很多选择都会觉得有问题。
       我感觉我们在选人的时候,看到有一些新同学,比如像黄琪同学,从小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在20多岁上大学期间,骨子里面就已经有了这样的价值观,这让我看到了中国的希望。我们特别希望未来有更多这样优秀的孩子加入到百助的团队,大家共同努力为马鞍山这一座小城市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我相信,像他这样的人,即使不在百助,在任何地方,都能够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民族创造价值。同样也有一些人可能刚毕业的时候,概念还不是特别强,比如像吴国超同学。今年正好是我们那一届毕业十周年,十年一个轮回之后,他的人生可能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变化,今天他在做一些决策的时候,会按照他的年纪来做事情,你们没到这个年纪可能想象不到他会顶着多大的压力。
       今天在座的同学,希望你们尽早去真正理解这样的道理,永远不要到我这个年纪再去经历这种事情,虽然很多时候可能会很难。今天坐在下面的很多同学,不见得真的对我们的愿景使命价值观有多么深刻的理解,哪怕是对我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伟大的中国梦,你又真的理解多少呢?如果你说自己只是一个nobody,只想要管好自己,不为这个社会造成负担,当然OK,这也是一件挺好的事情。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就看你怎么选择了。但是如果说你内心当中能够树立稍微远大一点的梦想,就像我们总书记说的立鸿鹄志,做奋斗者,那可能会更好。在座的同学,你们还很年轻,同样的年龄段你们恐怕不见得比马云差到哪去,是不是这个道理?很大程度上我们真的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天花板到底在哪里,所以也没必要在思想层面上给自己去定一个框框。不要去给自己定上限,天空才是你自己的高度,我觉得要定也应该给自己定下限,每天思考通过自己的努力最差能达到什么程度,这才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
       今天不多讲,就这样,谢谢大家!